人物雕塑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種人物為造型的雕塑藝術,指用各種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創(chuàng)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人物雕塑的定義
由于中國人物雕塑起源于工藝美術,因此大部分人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實用性;注重人物面部刻畫,并對塑像加彩,塑繪結合,互相補充,使得作品具有和繪畫一樣的美感和欣賞價值;注重以形傳神,以凝練的人物雕塑語言,表現高度的意象美。人物雕塑是較能顯示一個社會文化氣息的大眾藝術品。
歷史
人物雕塑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且并不因時代和社會及國家的更替而中斷。中國春秋戰(zhàn)國人物雕塑開始出現,繼商、西周之后進一步繁榮與發(fā)展。人物雕塑在西方國家歷史也很悠久。從古希臘、羅馬到中世紀、文藝復興及17、18、19世紀,直到20世紀,幾乎遍及各國的大小城市,成為城市建設及其文化的重要組成。在中國,雖然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運至都城咸陽銷毀,并鑄成12個各重24萬斤的大銅人,排列在阿房宮殿前,但并不似西方那樣自覺將其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在以后的漫長歲月中,也未出現類似西方的人物雕塑。直到20世紀上半葉才在一些經濟、文化比較發(fā)達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成都、廣州、重慶等地建立了一些人物雕塑。50年代特別是80年代以后,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人物雕塑在許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中不乏佳作。在人物雕塑創(chuàng)作十分活躍的情況下,80年代初成立了全國城市雕塑規(guī)劃組和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負責全國城市雕塑的規(guī)劃、籌備、協調及創(chuàng)作工作,從此中國的人物雕塑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
文化內涵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聞無址忽成岑”。人物雕塑是人類的精神產品,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文化的內涵決定這人物雕塑的形式,人物雕塑的形式也豐富著文化的內涵。
歷史性
不同時期的人物雕塑揭示著人類當時的宇宙觀和人生觀,蘊含這人類對生命的熱情;文化對人物的雕塑的作用,既造成了中國唐至宋代以后人物雕塑的衰落也促成了西方雕塑隨著文化改革而不斷的演進。